各教学单位: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基本建设,完善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决定召开本(专)科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研讨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教学大纲的修订原则
1.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体现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修订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符合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大纲既要保持学科专业体系自身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要考虑课程在具体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目的性、特殊性,注重各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注意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分工、配合与衔接,避免课程内容间的重复和遗漏。
2.妥善处理好稳定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建立严密的课程内容体系
作为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教学大纲还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求体现学科最新进展,注意吸收新知识、新内容,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教学大纲的内容既要反映学科体系的要求,又要遵循教学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注重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教学大纲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观点,必须是符合客观规律并经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科学知识,同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内容安排上,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条件,整合优化、注重开发实验项目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4.围绕专业学科,注重课程建设
根据专业学科需求和发展,注重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学科交叉特点,努力形成课程优势特色。
5.建立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
要求注重平时的考核,根据课程实际,确定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和考试形式。
6.表述清楚,术语定义准确,写作规范
教学大纲的写作应力求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名词术语规范,格式统一。
二、教学大纲的修订范围
包括理论教学大纲(纯理论课程和含有实验的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各实验室按照课程,编写能够开出的全部实验项目)、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大纲(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践专用周、技能训练周等)。
三、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具体安排
1.研讨形式:教研(研究)室主任或课程主讲教师对课程开设学时、授课内容等进行介绍,其他系部针对专业需求提出学时及课程内容要求。
2.参加人员:各系、部主管教学负责人、教研(研究)室主任、相关课程主讲教师。
3.研讨时间2010年10月21日 下午4:10
地点: F04014
4.研讨课程(见下表)。
研讨课程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序号 |
课程名称 |
1 |
英语 |
6 |
VB程序设计 |
2 |
高等数学 |
7 |
电工学 |
3 |
线性代数 |
8 |
电工及电子学 |
4 |
大学物理 |
9 |
电工技术 |
5 |
大学物理实验 |
10 |
文献检索 |
说明:
1.其他只涉及两个系部开设的课程,要求系部间组织讨论,开课系部根据相关专业提出的知识结构和学时要求修订教学大纲。
2.教学大纲根据课程编码由开课单位编写。由各系、部主管教学的负责人组织落实。(要求根据2010年本(专)科培养方案按照课程编码修订教学大纲)
教务处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