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
(1)成果简介
太原工业学院《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自2013年11月院级立项以来,依托我院材料科学和工程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成效。现将整体的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建立了《普通化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普通化学》课程为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和内容与传统的化学化工类开设的四大化学有所不同,是一门现代化学导论课程。课程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课程预复习、课程答疑、学生测验等各个教学环节构建网络化教学资源http://pthxgxk.tit.edu.cn。教师通过网上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课程任课教师能够根据授课的内容采用动画、视频等展示形式及目前化学工业发展的前沿及时更新丰富课件内容,课件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重组了课程体系内容
对《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前瞻性的改革,既遵循化学学科的整体性规律,又跳出原来《无机化学》课程的框架,使课程体系更完善,更能体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以“化学基本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理论”和“四大基本化学反应”为教学重要内容,努力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入与专业背景和学科前沿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如材料、能源、环境等,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科交叉的意义。同时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将《普通化学》与《分析化学》内容进行整合,添加了“四大滴定”内容,并自编了一部教材名为《基础化学》,已经试运行三年,反应积极,效果良好。
ƒ制作了系列网络资源库
制作了《普通化学》理论网络公开课,重点制作了主讲教师系列教师录像;制作了《普通化学》习题网络公开课,主要讲解重难点问题;制作了《普通化学》实验网络公开课,重点制作实验老师讲解及演示的现场录像;制作《普通化学》重要化学反应及重要实验现象的视频,特别是微课视频。
„建设了手机网络交互平台,方便了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沟通。
…围绕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
朱开金、谭俊华等教师于2016年在中国化学学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大学化学》第12期上发表了一篇教研论文,题目为“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若干问题思考”,请参见附件论文内容。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①构建富有特色的《普通化学》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学科前沿发展与基础内容相关联”、“学生素质与能力共同促进”的主线,重组课程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如四大基本反应和四大滴定反应一一对应讲解,并引入滴定工程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原理与专业的关联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②解决学生课堂外学习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普通化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开放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录像,习题解答等教学资源,供同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之用;教师将网上学习的参与度,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不断提升课件制作水平,并根据近年的学科研究进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课件,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兴趣。
③增强师生线下互动,监控学生学习过程
根据教学资源的点击次数排行了解学生主要的浏览内容,与师生网络互动并进行跟踪,包括学生的问题及次数、参与同学或小组讨论等。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对教学措施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学生也可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强化学习效果,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建设成效
我院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通过利用《普通化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掌握了扎实的《普通化学》基本知识以及与专业背景相关的其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学实验能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每届学生考试通过率达到95%以上,每年全院的受益学生达到1500余人;
‚全面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学习可持续性。学生的考试优秀率达到20%以上,良好率达到60%以上,通过率为95%以上;
ƒ自2014年应用此版的《普通化学》共享网络资源以来,通过不断更新教学课件内容和其他拓展资源内容等,课件制作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教学反馈明显积极。主要授课教师朱开金、谭俊华两位教师均获得了太原工业学院优秀教学奖,每年的评教结果均为A或B。
„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如赵彦亮、刘菲、李鹏、郭艳萍等。青年教师们通过参加编写教材、制作教学网站和多媒体课件、拍摄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建设时,熟悉了教学规范和教学规律,夯实了教学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自主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