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工院发〔2023〕109号
为深化学校产教融合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晋教〔202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建、共管、共享、共担,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产业学院。对接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专业镇,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有效协同育人机制,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和学生创业的多功能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二、建设原则
(一)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链紧密对接,培养和造就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二)优化结构,服务产业。切实选准具有需求的产业链、创新链,精确分析学校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应关系,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专业集群,面向行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突出我校比较优势,明确服务定位和发展方向。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跨业界、跨学科、跨专业整合教学资源,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科研成果转化、产品研发等功能有机融入,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六位一体”,互利、互动、多赢的教育创新平台。
(四)多元协同,共建共管。充分发挥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方办学的主体作用,形成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担责任的有效管理体制机制。
三、建设内容
学校鼓励各教学系根据总体目标和建设原则,牵头创建产业学院,参与各方应根据协议内容开展合作,大力推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一)打造优势特色专业
根据学校现有专业,结合产业发展趋势,依托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建强产业急需的专业;深化专业建设内涵,突出产业导向和应用导向,推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着力将传统专业建设成为应用型新工科、新文科专业;与合作企业、行业协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利用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专业认证,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突出产业导向和岗位需求导向,持续优化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不断为产业学院引入新设备、新技术、真实项目和行业人才,校企双方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师资,联合制定课程体系,联合研究教科研项目,联合实施教学和考核,联合共建实验实训基地,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联合组织学科竞赛,联合拓展就业途径,推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产出一批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开发一批校企合作课程
产业学院根据共同育人需求,与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深度合作,推进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校企联合开展课程结构优化、联合组织课程教学、联合编写教材讲义。推动产业学院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定数量的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
(四)构建一体化实践实习实训平台
以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方式,依托产业学院吸引优质企业与学校共建共管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行业企业将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来源,实行“双导师制”进行指导,实行真题真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产业学院通过集教学与生产一体的实验实训设备平台,承接企业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实践场所和实习岗位,检验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五)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依托产业学院内部管理机构设立若干教师专岗,支持行业协会、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到产业学院任教;开展校企教师联合授课,学校教师送入企业进修,提升实操能力;企业师资进校参加校本培训,提高授课水平;共同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和培训等业务,将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发挥学校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共建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专利申请,联合开展企业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等工作,共享研究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产业学院设立与管理
(一)设立条件
产业学院的合作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社会口碑,重点选择产业链(专业镇)主链核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地方优秀企业或新兴产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
(二)设立程序
产业学院的设立由学校各教学系与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双方或多方共同商议、共同发起,形成相应的产业学院章程、建设方案(包括根据章程或建设方案拟定的各方合作协议)后,向教务部提出申请,由教务部组织专家论证,对符合条件设立的产业学院经学术委员会审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批设立。
(三)管理机制
1.产业学院实行双挂牌制,学校授予校内发起单位“XXX 产业学院”牌匾,授予校外合作单位“XXX 产业学院共建单位”。
2.产业学院实行校企共建理事会管理制度,理事会由校企双方所推荐的学校、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理事人数为单数;负责产业学院重要决策的讨论和制定。产业学院设院长一名,原则上由牵头教学系系主任担任,副院长若干名(原则上合作企业至少有一人担任副院长),主要负责:
1)主持产业学院日常工作,讨论决定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
2)拟订产业学院发展规划、相关管理制度、教学科研任务和年度工作计划及年度经费预算等;
3)负责产业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依据有关规定聘任与解聘教师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
4)组织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产业学院办出特色、争创标杆;
5)组织开展产业学院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合作,依法与企事业单位商谈、拟订合作协议。
3.产业学院内设组织机构由教学系和合作方共同商定,报教务部备案,但不占学校岗位编制。
(四)日常管理
1.产业学院企业师资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并参与学院教学科研等活动,企业师资数量应与学生培养规模匹配。
2.产业学院在学期末需向教务部报送产业学院工作总结,及时反映产业学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及分工如下:
1)教务部负责指导、协调、服务产业学院前期建设,组织对各产业学院进行分类考核,协调合作企业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交流工作。负责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纳入学校统一管理,鼓励和支持各产业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并组织专家论证,指导产业学院具体实施,形成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2)教学质量监控部负责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督导。重点监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教学大纲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毕业实习就业质量、课程考核质量、目标达成度、教学档案规范等主要教学环节以及校企合作的其他重点共建工作内容。
3)科学技术部负责指导产业学院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专利申请等工作,产业学院每年要完成一项服务合作企业横向科研课题。
4)学生工作部负责产业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符合成班条件的,要配备辅导员、班主任,建立学校与企业学生管理互通机制。
5)人力资源部负责协助协调教师在产业学院的工作量转换,以及企业教师在“双师双能型”发展方向的需求;负责与教学系对接,共同选派教师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学习,企业师资参加校本培训,强化双师双能型能力培养和提升。
6)计划财务部负责相关资金的管理,产业学院所使用各项资金分别按学校各项规定支出,实行逐级审批。
五、产业学院考核
1.建立产业学院、校企合作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促进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正确引导和促进各教学系将校企合作工作纳入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实践并逐步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产业学院建设实行学期考核制度。主要从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进行考核(见附件)。
3.每学年由教务部牵头对产业学院进行考评,科技部、教学质量监控部、学生工作部、教学系等共同参与。产业学院考核结果分为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79分为“合格”,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
4.对考核优秀的产业学院予以表彰,对60分以下的产业学院将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其限期整改。连续两个考评年度低于60分停止建设。
六、终止和退出机制
(一)终止
产业学院自各方签约之日起成立,存续时间由合作协议约定但不能少于一个学生培养周期。各合作方在合作协议到期时一致决定不再续约或者学校与各合作方协商一致不再共建产业学院时,产业学院终止,学校收回相应的产业学院牌匾,相关共建的实验实训室(基地)依据合作协议处理。
(二)退出
共建企业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由学校收回相应的产业学院牌匾以及取消其负责人在产业学院的任职。
1.发起单位因业务转型或内部调整等原因而申请退出的。
2.发起单位出现严重违法、违规以及违约行为,在行业内造成恶劣影响的。
3.发起单位不履行协议和产业学院章程或管理办法约定的。
4.其他影响学校声誉或人才培养质量的行为。
七、附则
本办法由教务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其他未尽事宜,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管理制度执行。
附件:太原工业学院产业学院工作考核指标
太原工业学院
2023年10月12日
附:
太原工业学院产业学院工作考核指标
一 级 指 标 |
二 级 指 标 |
指 标 说 明 |
分值 |
评分 |
考核部门 |
一、 组织领导 (10分) |
1.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健全,职责明确 |
2分 |
|
|
2.管理制度 |
制订符合产业学院特色与实际情况的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
2分 |
|
|
3.过程管理 |
安排专人负责,落实和推进产业学院工作,做好过程管理,收集好文件资料存档。 |
3分 |
|
|
4.计划总结 |
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规划,有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实施有成效。并按年度、学期实施,不断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 |
3分 |
|
|
二、 合作成效(60) |
5.基地共建 |
围绕产业学院教学资源开发、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具备与培养规模相匹配的实习实训基地。 |
10分 |
|
|
6.设备共用 |
共用设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使用、契合度、匹配度等情况。 |
5分 |
|
|
7.方案共制 |
围绕产业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方案体现产教融合特色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实现创新创业目标在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有效融合。 |
8分 |
|
|
8.教学共施 |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推进项目式、案例式教学与团队学习,推进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训相融合,教学计划中安排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30%。 |
14分 |
|
|
9.教材共编 |
教学系与企业的紧密联系,结合行业发展与教学课程,每年至少共编1本校企合作教材(含校本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并用于产业学院教学。 |
8分 |
|
|
10.师资共培 |
企业安排技术、管理专家来校承担课程教学,企业师资队伍符合产业学院教学需求,授课前参加学校或系部组织的岗前培训,专业课时量≥48课时/人/学年。企业每年安排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累计达30天。 |
15分 |
|
|
三、 成果特色 (30分) |
11.就业共助 |
企业安排产业学院学生各类实习、实训,实习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强化学生对推荐的工作满意度,包含工作环境、工资待遇。 |
10分 |
|
|
12.成果共享 |
以学校名义发表的论文、专利、专著、立项课题和科研成果等情况。全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 |
10分 |
|
|
13.质量提升 |
加大合作研究,拓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渠道。建有服务社会特色项目、实体项目及典型案例;对外开展相关培训业务,学年内累计在60人次以上;开展项目研发制作、技术推广或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合作期内科技服务收益额达到20万元以上;每年不少于1项被推广应用或经过省级鉴定的成果(含专利、标准)。 |
1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