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正文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教学例会纪要

时间:2017年10月26日 10:03    作者:     点击:

20171016日下午1610,学院在行政楼六层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三次教学例会,会议由副院长吴跃焕主持。

参会:吴跃焕副院长、教务处、评建处、各系部、工训中心

会议纪要如下:

一、评建处工作安排:

1.按时保质完成2016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工作。

依《关于编写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要求,各系部应于1020日前完成报告编写工作,并提交评建处。请各系部按照通知要求,按时完成该项工作,并认真填报《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核资料数据收集表》。
    2.
院督导室拟对学院新进教师开展教学评价与指导工作。

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实际,为保障教学质量,学院教指委、督导室拟对近年来学院新进教师开展教学评价与指导工作。通过对新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与指导,学院将进一步了解新进教师教学基本状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提升,切实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开学以来,院教指委、督导室陆续开展了对已立项的应用性课程、2018年拟晋升教师职务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

二、教务处工作安排:

1.教研项目申报。本次申报包括三部分内容:转型试点专业建设专项、示范性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教研项目申报。各系应认真研讨,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教研项目申报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省级教研项目将从院级教研项目中遴选。

2.准备下学期开课计划。为确保下学期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各系应认真核对下学期开课计划,并于本月20日前将核对好的开课计划交教务处。

3.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奖励措施正在制定中,相关管理办法随后公布。各系应参考工训中心创新工作室和设计艺术系工作室模式,把相关创新创业的活动规范管理,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

4.加强师德教育。各系应发挥院系两级办学的主体责任,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加强以德为先的考核。针对毕业设计、实习、出题、上课等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查摆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根据本次重修上报的情况,各系应制定切实的帮扶措施,开展学习互助活动,帮助差等生顺利通过学业考试。

5.第二课堂管理。为响应团中央号召,各系组织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各种竞赛都可以在团委登记或发布,从而实现以团委为主的第二课堂管理,和教务管理形成无缝对接。

6.“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教育部下发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各系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考相关文件与企业直接联系,申报相关项目。

7.考研。2017年各系考研率均有提高,全校平均考研率达到16.79%,达到近几年内新高。各系应认真总结经验,使得2018年考研工作再上新高。

三、学习与交流

1.设计艺术系宋云主任做了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改革试点情况汇报》,提出设计类专业是培养既有扎实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设计能力培养核心,建立与社会接轨,与地方经济互动的应用型本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构培养模式、重构教学模式、重构校企关系等一些做法,建设创新工作室,从而达到使学生进入企业,使企业进入课堂,通过校企融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工训中心左义海老师做了《创新团队建设情况汇报》,他们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业系统认知、基础/现代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实训项目、创新团队培训、学科竞赛、综合项目实践”六大模块为核心内容,以“培育工程素养、训练工程能力、强化工程应用”为三个层次培养目标,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1631”工程训练新体系。工训中心通过基础实训与创新工作一体化,以创新工作室为单位,实现指导教师、仪器设备、团队学生三个共享;通过创新团队建设的体系化,实现大一基础培训,大二竞赛引领,大三项目驱动;通过学科竞赛的常态化和项目实践的多样化,吸引了大批的学生投身创新团队的建设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吴跃焕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并重点强调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充分肯定了工训中心创新工作室及创新团队所取得的成绩,要求各系以应用型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各系实验室建设工作可从中借鉴经验,切实做好示范性实验室申报工作。

2.各系应关注学生考研问题,切实关心考研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通过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等一系列手段,激发学生的考研热情,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3.根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文件精神,鼓励各系积极申报教研项目。教育部对产教融合问题非常关注,也在组织企业积极配合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各系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组织个人或集体进行项目申报。

4.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专门针对山西省下发的《转型综改试点总体方案》,山西省产业发展目标已确立,我校的专业应如何对接?各系应认真探讨,找准自己的目标,切实做好专业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