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书
成 果 名 称 基于校企融合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成果完成人 王喜刚 娄菊红 刘嘉 田静 任洁
成果完成单位 太原工业学院
成 果 科 类 工科
类 别 代 码 0811
推 荐 序 号 1702
成 果 网 址 http://jwc.tit.edu.cn/
推荐单位名称 太原工业学院
推 荐 时 间 2017 年 7 月 17 日
山西省教育厅
填表说明
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 成果科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写。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代码填写。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他—14。
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他填0。
d:成果属本科教育填1,研究生教育填2,其他填0。
4.推荐序号由4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附件1《2017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推荐名额分配表》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二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6.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
7.本申请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4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
一、 成 果 简 介(可另加附页)
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 |
获 奖
时 间 |
奖项名称 |
获 奖
等 级 |
授 奖
部 门 |
|
2010年 |
机械工程实验示范中心 |
省级 |
山西省教育厅 |
|
2013年2015年 |
机械设计创新大赛 |
国家级
二等奖 |
国家教委 |
|
2012年2014年2016年 |
机械设计创新大赛 |
省级一、二等奖 |
山西省教育厅 |
2017年 |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研讨会 |
省级 |
山西省教育厅 |
成果
起止时间 |
起始: 2012年 9 月 实践检验期: 2 年
完成: 2015年 11 月 |
|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
2016年学院被确定为山西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院校。机械工程系采取“校内环节与校企合作两手抓”的策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校内:以机械工程实验中为基础,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突出动手能力培养。校企合作:采取“巩固已有伙伴,开拓新型基地”的建设思路,与山西新益精密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并建立“机械工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突出对接行业、岗位需求,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1)构建“突出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打好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导向、多元培养”人才培养思路, 贯彻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强化机械设计、机械类工具软件应用及实践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制定了2016版的人才培养方案。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学分比例为占20.6%,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占35% 以上;专业课程采取“模块化”设置和分流培养。
(2)搭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个中心指的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两个平台指的是校内实践平台(包括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和校外实践平台(实习企业和产教融合基地)。通过在两个实践平台的学习工作过程,既加强学生的工程训练,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会更加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良性循环。
(3)行稳致远,深化校企融合
校企合作过程应该经历以下过程:握手、牵手、挽手和融合。
多年来,与近三十家地方企业建立了联系。合作内容包括:参观实习、聘请高工担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请企业专家进行知识讲座、组织有意愿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社会实践、合作开展横向项目、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等。
2017年,与山西新益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在企业场所建立“机械工程产教融合基地”。标志着校企合作进入“融合”阶段。把课堂搬进企业,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3+1”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需求脱节问题。
(2)解决学生进入企业岗位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
(3)解决转型发展中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
|
|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
(1)主动与地方企业相融合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除了完成培养方案中的各类实习环节以外,还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制定实践教学任务与计划;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职业培训和经验交流;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工作,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和运作流程,在获取行业信息,积累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培养一批既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具有很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根据实际参与的实践项目编写教学案例,使之及时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能获得最新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2)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制定《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方案》,与“山西新益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学生大四期间在基地通过40个岗位实训,进行产品设计、机械加工、材料处理、产品检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训练,采取“工学结合”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将课堂搬进企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学院专业教师不定期赴企业进行专业理论课程的授课及辅导,学生在企业训练期间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企业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3)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建立“国家级-省级-院级”学科竞赛体系,依托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通过开放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工程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指导教师的应用能力得到锻炼。近年来,平均每年有近700名学生参赛。 |
|
|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800字)
(1)实现“握手-融合”的校企深度合作。
在校企融合的过程中,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学生参观实习、聘请高工担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请企业专家进行知识讲座、组织有意愿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社会实践、合作开展横向项目、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在企业场所建立“机械工程产教融合基地”等。通过“握手-牵手-挽手-融合”的过程,对接企业需求,服务企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联合培养、联合攻关,合作共赢。
(2)创新“工学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方案》,采取“工学结合”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将课堂搬进企业, 通过“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承担岗位训练、操作技能、企业运营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任务,学院专业教师主要承担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辅导,实现“教、学、做、练”的统一。
同时,为学生大四期间指出不同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包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活动;参与机械类相关工具软件CAD/CAM以及CAE分析软件的应用培训;参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包括高级管理软件和机械类企业管理方法等;引导学生进入基地企业进行就业,实现“产教融合基地-就业基地”一体化。 |
|
|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字)
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于2011年开始试行,2012年申报立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2015年验收结题。涉及学生每年400多人。通过该项目实施,强化了学生“应用”和“实用”的概念,培养了吃苦耐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业竞争力大大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考研率逐步提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成绩好。2013、2014、2015、2016届机械系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分别为:13.2%、14.4%、18.3%、20.9%逐年提高。
(2)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近三年,机械系学生参加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以及省金相制作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山西省赛区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校级制图大赛每年有近500名工科类学生参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
(3)实习基地就业取得突破:通过校内校外两个平台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总体”意识和“应用”意识得到加强,能够快速适应工作需要,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近三年来,在实习基地企业就业的学生达到了近30名。
(4)教学成果不断涌现:近三年来,项目组成员发表教改论文4篇、授权专利15项,其中与企业合作专利5项,横向项目4项。 |
|
|
|
|
|
|
|
|
|
|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 持 人
姓 名 |
王喜刚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年 3 月 |
最后学历 |
本科 |
专业技术
职 称 |
副教授 |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
系主任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机械制造 |
工作单位 |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
联系电话 |
0351-3566189 |
移动电话 |
13703516699 |
电子信箱 |
Wxg8151105@sina.com |
通讯地址 |
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街新兰路31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6年,作为指导教师,获得省级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17年在省教育厅主办的“山西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研讨会”做主题报告 |
主
要
贡
献 |
1.主持本项目的总体设计和组织、策划对山西各类企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需求、毕业生能力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建议的调查和分析。
2.主持制定机械类专业2016版机械工程系各专业培养方案。在构筑课程体系、修订培养方案、3+1培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3.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主持院级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4.主持学院双优双重“重点实习基地建设 ”项目两项。
5.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山西赛区(2016)竞赛 “搬运小助手”的指导教师。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2)完成人
姓 名 |
娄菊红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7年 5 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
职 称 |
副教授 |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
系副主任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材料成型 |
工作单位 |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
联系电话 |
0351-3066033 |
移动电话 |
18635117310 |
电子信箱 |
fxj815@163.com |
通讯地址 |
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街新兰路31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6年,作为指导教师,获得省级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
主
要
贡
献 |
1.参与制定2016版机械工程系各专业培养方案。
2.负责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 “智能制造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项目。
3.负责学院双优双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4.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山西赛区(2016)竞赛 “搬运小助手”的指导教师。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3)完成人
姓 名 |
刘嘉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2年 1 月 |
最后学历 |
本科 |
专业技术
职 称 |
讲师 |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
机械基础教研室主任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机械设计 |
工作单位 |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
联系电话 |
0351-3066033 |
移动电话 |
13593154100 |
电子信箱 |
83382161@qq.com |
通讯地址 |
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街新兰路31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2~2016期间,作为指导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二等奖 |
主
要
贡
献 |
1.负责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的总体工作。
2.主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申报并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主持制定机械基础课程群相关教学大纲。
3.主持太原工业学院“双优双重”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两项,太原工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一项。
4.负责机械原理、设计、力学等课程的建设及相关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及开放实验室工作。
5.负责系大学生创新工作,组织并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多届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常年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院教务处、科技处组织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并对项目进行审核及答辩。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4)完成人
姓 名 |
田静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3年 5 月 |
最后学历 |
本科 |
专业技术
职 称 |
讲师 |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
机械工艺研究室主任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作单位 |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
联系电话 |
0351-3066033 |
移动电话 |
13191057096 |
电子信箱 |
Tianjing530@126.com |
通讯地址 |
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街新兰路31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
主
要
贡
献 |
1.承担主持本项目的组织、调查对山西各类企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毕业生能力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建议的调查和分析。
2.主持制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在构筑课程体系、修订培养方案、凝练专业特色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3.积极教学改革,主持校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实习环节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项目。
4.负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课程的建设。
5.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太阳能无尘黑板擦”的指导教师。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5)完成人
姓 名 |
任洁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5年 1 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
职 称 |
讲师 |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
机械制图教研室主任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机械精密加工 |
工作单位 |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
联系电话 |
0351-3066033 |
移动电话 |
15834160106 |
电子信箱 |
RJLL5277@163.com |
通讯地址 |
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街新兰路31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6年山西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
主
要
贡
献 |
1.主持2014年院级教改项目《计算机绘图》的案例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主持2016年“双优双重工程” 《工程制图》教学项目(优质教学共享资源建设)。
3.指导学生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山西赛区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山西赛区一等奖。
4.2014-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太原工业学院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理工组一等奖第一名。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
|
|
|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 持
单位名称 |
太原工业学院 |
主管部门 |
山西省教育厅 |
联 系 人 |
赵建义 |
联系电话 |
13613510501 |
传 真 |
0351-3566080 |
邮政编码 |
030008 |
通讯地址 |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31号 |
电子信箱 |
jianyi0501@qq.com |
主
要
贡
献 |
1.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制定了《太原工业学院双优双重工程教学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太原工业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工程教学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2.根据《太原工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管理办法》,学院每年进行院级教改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对立项项目进行资助建设,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同时,通过中期检查等形式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并督促项目建设,及时组织项目结题验收。从管理层面扶持开展教学改革项目探索创新与实践。
3.为推进内涵发展,学院制定了《太原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奖励办法》,对成果突出、应用推广效果好的教学项目作为突出教学业绩给予表彰奖励。以点带面,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单 位 盖 章
2017年7月17 日
年 月 日
|
|
|
|
|
|
四、推荐单位意见
推
荐
意
见 |
(本栏由推荐单位填写,根据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况写明推荐理由和结论性意见)
该项目成果与山西地方企业紧密结合,挖掘自身潜力,深入实践和探索了机械类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问题。
该成果中,以“打好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导向、多元培养” 的理念,通过校企联合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融合的过程中,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学生顶岗社会实践、合作横向项目、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建立“机械工程产教融合基地” 等深入合作形式,创新“工学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检验,机械类学生在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连续取得好成绩,学生受益面广;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就业率。该成果紧紧与地方企业相融合,对机械类专业乃至其他工科专业在实践环节教学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经学院评审,同意推荐参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五、评审意见
评
审
组
意
见 |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评审组组长
签字:
年 月 日 |
评
审
委
员
会
意
见 |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评审委员会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