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之初的目标是要围绕着周边企业联合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中实践环节的体系构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具体的做法是通过主动深入周边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动态,逐步与20家左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步解决①“双师型”教师的培养;②探索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模式;③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课题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2. 主要改革措施及实施情况
主要措施包括:
① 主动深入周边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动态。
② 聘请企业高工担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③ 请企业有丰富经历的领导来校对相关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知识讲座。
④ 积极寻求和企业除了参观实习外的其他途径,使部分学生有机会到企业 进行深度实践的机会。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①到目前为止逐步与数十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见附件1:
②近两年指导毕业设计的企业高工情况
2013年有四家企业的9名企业高工指导43名学生毕业设计,见附件2:
2014年有四家企业的9名企业高工指导44名学生毕业设计,见附件3:
2015年有六家企业的9名企业高工指导44名学生毕业设计,见附件4:
③来校讲座的企业领导、高工有三名:见附件5
④2014年有26名学生在三家企业从事一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见附件6:
3. 实践效果、社会影响(含同行专家的评价意见)
通过近几年的合作,我们不仅与数十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更与十多家企业已有实质性的合作,也有几家企业我们正在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如:比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沃特新技术有限公司、太原峰达机械厂等。不仅使我系专业教师能够深入相关企业,逐渐参与到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去,而且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深受企业的欢迎。
4.推广应用情况及理论水平(含本课题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教材及其他能反映项目研究内容的材料)
我们这种和周边企业合作的形式内容,应该讲和大多数专业的做法是一样的,只是进行的深度和工作力度区别。
在校刊发表一篇论文“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之我见”。
5.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通过各项实践活动以及大家认真的思考,我们针对实践环节的教育构建了以下体系拓扑图:

在这个体系中,我们认为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过程中,应用型教师的培养是第一位的,所以,“教师应用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校企合作的目的除了宣传学校,为企业解决问题外,更主要的目的是要培养老师学生的应用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我们学生的能力。所以“学生能力培养放在中心的地位。
6.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等
在近几年和企业交流合作过程中,我们觉得校企合作绝对不能仅停留在学生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过程,而要逐渐往较高境界努力,我们认为高境界有三个标志:一是有老师常年持续地参与企业活动;二是与企业有持续的横向项目合作;三是有学生在企业就业。目前,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少、时间短。②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少,主动性不高。③与企业合作横向项目少。
针对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今后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逐步完善本科培养方案,思考实践环节的分目标教学;二是配合学院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步伐,制定相关制度,使有更多的老师有时间、主动地参与到企业活动中。三是在和企业具体地合作中,积极寻求更深入的合作点,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实践证明,如果生产实践能与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那么就会更有效地提高应用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希望能够使我们机械专业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取得新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