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与改革

太原工业学院关于构建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方案

时间:2023年09月28日 09:06    作者:     点击:


太工发〔202357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和山西省关于加强体育、美育和劳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办[2020]26号)《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等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学校党委的有关部署,结合学校具体工作实际,加快构建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切实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遵循,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新要求,结合区域特色和学校办学优势,遵循教育规律,紧密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德智体美劳的深度融合,科学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原则

(一)以德为先,全面发展

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育人资源,以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将“德智体美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引领,问题导向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同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针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增强改革实效,把各项工作落实到提升育人成效上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有效对接社会需求,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三)统筹资源,体系贯通

统筹校内外资源,整合学校师资、课程、场馆等各方资源,融合课程内容,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贯通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体系,激发内生动力,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四)顶层设计,协同育人

顶层设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结构化设计、 一体化推进、系统化保障,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营造全员参与、全校关心支持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进一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大格局。

三、主要目标

系统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改革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主要任务

(一)德为先,全面开展思政教育

1.强化思政课程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齐开足思政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增强使命担当,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强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思政课建设上新台阶、上高水平。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统一使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持续推进专题式、案例式教学,完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加强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效果。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持续保障思政课建设经费投入。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教务部)

2.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太原工业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太工院发〔2021〕112号),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思政教育目标进课程,修订2021版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明确知识、能力与价值塑造教学目标和达成途径,确保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持续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打造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建好校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部、各教学系部)

3.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积极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理论社团等纳入教学工作量。抓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开展“ 暖冬行动 ”“挽霞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抓好“青马工程”培训,开展“青年大学习”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党团日等契机和校史馆等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先进集体、四有好老师、最美教师、五四评优等系列师生榜样评选,加大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宣讲宣传。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二)智固本,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理念上,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技术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持续推进“学赛创用”一体化育人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融合,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责任单位:教务部、各教学系部)

2.优化智育课程体系。贯彻落实OBE成果产出理念,以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构建“多元融通、课创并举”的智育课程体系。因材施教、按需足额开设通识必修课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史教育、公共艺术类课程模块等“五育并举”的特色通识选修模块,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展学术视野,足额落实学分学时,夯实知识基础;加强专业课特色化建设,模块化设置课程,实施“项目驱动”“专题+实验+实践”“产业项目+协作学习”“课赛融合”等多样化课程教学模式。

(责任单位:教务部、各教学系部)

3.深化“课堂革命”。推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开展SPOC和混合式课堂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在培养方式上,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改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办法,推广小班教学、混合教学方式,推动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建设,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推动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分立方式”向“协同方式”转变。

(责任单位:教务部、各教学系部)

4.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围绕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这一主线,不断强化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科学性设计,建立健全实习、实训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坚持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构建由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学科竞赛、专业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等多元化形式组成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个性化人才培养,做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做“真”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论文选题50%以上来源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一线产业行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把好质量关。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加大特定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力度,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专创、产创融合,构建学、赛、创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师库建设。

(责任单位:教务部、各教学系部)

5.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严格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管理,健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本科课程教学过程规范制度,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依法依规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本科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要求、课程考核要求,严格过程考核。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加强考试管理,严抓考试纪律。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学情调查研究,通过学情、学风状况跟踪调查与反馈,建立有效预警机制。

(责任单位:教务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部、各教学系部)

(三)体贵恒,全程重视身心健康。

1.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按标准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体育必修课,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专项运动技能,完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与考核方式。

(责任单位:体育系、教务部)

2.持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落实太原工业学院体育育人实施方案》(太工院发〔2023〕72号),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的全程式体育教育体系。课堂教学方面,开展多项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课外活动方面,实行体育俱乐部会员制,落实全体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俱乐部打卡制,实施“一人一技能”学生发展项目,充分发挥学校体委、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 1-2 项“融入血脉、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充分发挥系部、班团组织、兴趣小组的组织作用,探索运动计量与适度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投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运动习惯。

(责任单位:体育系、团委、教务部)

3.健全体育比赛体系建立院系两级体育比赛体系,学校重点办好春季运动会和新生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鼓励支持系部独立或联合举办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大众化、特色化、健身性好、趣味性强、安全性高的专项运动会,开展好轮滑、定向越野等竞技性体育比赛,创新比赛形式,丰富参与方式,吸引全校师生参与,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年度体育比赛机制。

(责任单位:体育系、党政办公室、团委、教务部)

4.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每年对全体在校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加强针对性指导和后续服务,把体质监测结果作为学生评价、评优奖励、学期考核、毕业结业、就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体育系、学生工作部、其他教学系部)

5.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活动强化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让体育成为缓解压力、调整焦虑状态、促进人际交往和团队精神形成的有效方式。坚持育心与育德融合,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管理,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实践教育活动,建立学校、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引导学生形成理性平和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各教学系部)

(四)美尚真,全心构建美育体系。

1.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落实太原工业学院美育工作实施细则(太工院发〔2021〕133号)将美育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美学艺术教育。进一步拓展美育类课程,设置“艺术与审美公选课程”模块,开设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等美育选修课供学生学习,要求学生至少修读2学分。加强戏剧、戏曲、书法、影视、舞蹈等美育实践课程建设,构建“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四位一体的美育体系

(责任单位:团委、教务部、设计艺术系)

2.加强美育实践活动。将美育教育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将美育教育第二课堂学分化、规范化,合理设计美育项目体系,制订考核和评价办法,完善美育与拓展创新实践学分转换制度,课程化管理美育第二课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人文知识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美育创建多元化实践活动平台。

(责任单位:团委)

3.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鼓励学生开展各类美育社团活动,注重发挥学校文化传承作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各类艺术竞赛和展演活动,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责任单位:团委)

(五)劳重实,全员夯实劳动教育

1.创新劳育教育体系。出台《太原工业学院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太工院发〔2023〕77号),明确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32学时必修劳动教育课程,确保学生全员接受劳动教育。在新生中开展不少于8学时的劳动导入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强化劳动自觉与责任感。劳动实践部分,以专业性劳动实践、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服务性劳动实践为主,分类实施。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专业服务、实习实训等专业性劳动实践;结合校园生活,开展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等校内劳动锻炼;结合“菜单式”服务性劳动项目,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通过系列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切实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形成理论与实践、专业劳动技能培养和综合劳动素质提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

(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教务部、各教学系部

2.将劳育纳入综合素质测评。以综合素质测评考核为抓手,客观记录、审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实现劳育管理、科学评价的信息化。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及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累计劳动教育学时,在每个学期末按照相关要求评定成绩,计入综合素质测评,把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教务部、各教学系部

3.丰富劳动实践形式内容。围绕专业特色,开展“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等专业生产劳动教育,以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等活动。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结合“环境美校”要求,组织学生开展新时代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助力校园文明建设。开展服务性劳动,结合“三支一扶”“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适时开展相关主题社会实践,依托志愿服务平台,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后勤保障部、团委、教务部、各教学系部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五育并举”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德智体美劳教育工作。建立分工负责和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对接。建立学校统一领导、教务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联动、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建设工作格局。

(二)加强条件保障

着力改善办学软硬件条件,统筹校内外资源,改善场地器材等配备,拓展体育场馆、公共艺术场馆、劳动场所、生产实习基地等活动场所,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等条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运行基本经费。

(三)营造浓厚氛围

部门要研究落实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推广的政策制度。加强宣传,注重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全校共同促进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协同推进

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凝练思想,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之间的融合贯通,把握“五育”不同规律,推进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育人要素的互联互通,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学生“五育”协调发展。

 

中共太原工业学院委员会

202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