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题验收登记表

时间:2017年07月21日 19:33    作者:     点击:

 

 

 

 

 


“双优双重工程”教学项目建设

 

 

  结题验收登记表

 

 

 

项目名称: 基于岗位导向的产品设计优势专业建设             

主持单位:             设计艺术系                  

人:                                              

立项时间:             201310                       

完成时间:             201611              

联系电话:             15003439728               

           

 

 

太原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项目成果类型

  项目研究报告    系列课程与教材    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方案      项目实践报告

  教学软件        论文             专著         其它

 

(注:请在相应成果复选框内打“√”,其它请具体说明)

项目成果名称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2014版)、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2016版)、产品设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拓扑图、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说明、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论证报告、实习、实训基地协议、部分教学管理制度、教研教改项目、论文、部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1、具体成果

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架构思路和框架拓扑图。

现已建设1门核心课程的优质资源共享(产品设计改良,谢玮老师负责)。

完成一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型制作实验室,高剑峰老师负责)。

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由传授知识向岗位意识、岗位素质、岗位能力三位一体转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换,教学方法由注入式向启发式转换、由理论讲授为主向由实践案例驱动理论学习转换。在此基础上,共立项4项教研教改项目,其中省级教研1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其中一篇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出版教材1部。

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创新实践教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岗位实践平台,综合开发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岗位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组织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体验,又便于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高水平、开放式的建设原则,建设综合性的生产、研究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构建校企、校校实习、实训就业平台。现已签订了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需要建设课程标准体系。依据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规范教学模式。面向市场,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制定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构建校内考核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育质量评价体系。现已完成20142016版培养方案制定和所有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

建设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区分课程性质,确立考核形式,规范考核标准,建立考核制度。现已制定设计艺术系专业课程考核办法。

师资队伍建设:三年来,新进教师3人;有2名教师提升了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有2名教师提升了学历,其中1名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1名攻读博士研究生。产品设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学历上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职称上高级职称2人,占22.2%,中级职称3人,占33.3%,专业带头人和院级学科带头人1名,现被确认的双师型教师有6人,占66.7%

实践经验总结:撰写完成论文1篇,完成6万元项目收入,其中安静斌老师负责的4万、宋云老师负责2万。

2、主要特色及创新

1)重视实践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转型跨越。本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重点培养本科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加强本科生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发明和外观创新,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市场意识和跨学科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本土文化、地域民族特色元素的传承和创新。

2)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设计素质。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产学包”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

3)课程体系的创新:通过模块化课程的划分、产学包尝试性创建,一方面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一方面有效的将专业知识理论及时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4)教学模式的创新:由理论讲授为主向由实践案例带动理论学习转换的启发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增强其对设计的应用性与市场经济性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投身创新实践的兴趣。

5)培养模式的创新:面向市场,时代和区域的需要,通过专业方向设置和工作室建设实践,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摄入,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专项发展,提高其社会、就业竞争优势。通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保证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以及对日常教学管理进行有力控制。

 


1.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2014版)

2.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2016版)

3.产品设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4.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拓扑图

5.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说明

6.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7.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8.部分教学管理制度

9.教研教改项目、论文统计表及相关复印件

10. 科研项目、论文统计表及相关复印件

11. 部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12.部分教师获得荣耀称号复印件

13.横向项目合同复印件

 

项目成果应用专业及学生人数

专业名称

人数

专业名称

人数

产品设计

270

 

 

 

 

 

 

 

 

 

 

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产品设计重点专业建设从2013年立项开始,全体产品设计专业师生共同努力,我院从2014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开始实施,覆盖全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是团队教学、集中授课和项目驱动的模块化教学,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学生反映较好,收益显著,但从学生参与的各类学科竞赛获得成绩中就能看出,此外学生就业率也有显著提升。

通过三年的建设探讨,总结改革建设经验,撰写《面向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探索》论文一篇,并获得学院“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主题征文三等奖,下一步将对改论文作进一步修改并进行公开发表。

 

 

 

 

 

项目完成单位及参加项目人员姓名

 

职务/职称

学科领域

所属部门

宋云

副教授

工业设计

设计艺术系

谢玮

副教授

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系

安静斌

讲师

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系

高剑峰

助教

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系

樊婧

讲师

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系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请具体列出项目经费支出明细)

专业调研(差旅)    0.6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资料印刷费、加班劳务)    0.2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资料印刷费) 0.1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外协(联系沟通通讯费)   0.1

    1

                                项目主持人(签名):

       

所在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所在单位:(盖章)

                                       

 

姓名

职称/职务

学科领域

所在单位及联系方式

 

 

 

 

 

 

 

 

 

 

 

 

 

 

 

 

 

 

 

 

 

 

 

 

 

 

 

 

 

 

 

 

 

 

 

 

 

 

 

 

 

                         专家组组长(签字)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上一篇:4.成果总结

下一篇:2.结题报告